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独家揭秘他们60多年前如何测绘中国

时间:2023-03-03 23:24:48 | 浏览:430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邓魏供图: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对于测绘,很多人并不一定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战略性。说大点,测绘关乎国家领土完整、国防安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等,比如说中印边境勘测,高铁、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珠穆朗玛峰海拔测量,这些都和测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邓魏

供图:湖南省第一测绘院

对于测绘,很多人并不一定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战略性。

说大点,测绘关乎国家领土完整、国防安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等,比如说中印边境勘测,高铁、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珠穆朗玛峰海拔测量,这些都和测绘有直接联系。

往小点说,它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谁家盖个房,门口修个路、架个桥等等,都需要先测量,获得最基本的数据,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中华沃土如此之大,那一寸一寸的测绘,该付出多少努力,历经多少艰辛?

在全国测绘法宣传日(8月29日)前夕,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近原国家测绘总局第九地形测量队(以下简称“九队”)的19位老人,请他们翻开历史的烟云,穿越半个多世纪,讲述那些关于测绘的故事。

这是他们集体首次向公众揭秘60年前的测绘往事。

1964年女队员欧阳禹、吴文英、袁世漪。

这些老人的名字分别是:刘传英、曹淑鑫、袁世漪、胡仲理、王博礼、朱包荣、叶汉、陈裕岩、柯文翰、梁宜希、肖迪光、张自存、高维国、黄福荣、申元龙、黄愈贵、肖华纯、林天鑫、黄峙麓……他们的身后,共和国第一代测绘人还有许许多多。

我们必须向他们致敬!

在那些娓娓道来的测绘故事里,既有共和国发展的波澜壮阔,也有测绘人所经历的惊心动魄。

001.一位牛人,创造了历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出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测量工作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

如果要谈测绘史,湖南绝对是绕不开的。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地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长沙国地形图和驻军图,图上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和军事要素等。

而说到新中国测绘史,湖南人陈外欧更不能不说。

1927年,毛泽东带队伍到井冈山,1929年,17岁的陈外欧开始参加茶陵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后来战功赫赫,被编入红六军。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又被改编成三五九旅。

三五九旅因为南泥湾大生产举世闻名,垦荒种地的工作主要由陈外欧任团长的七一七团完成(另还有茶陵人陈宗尧任团长的七一八团)。

也许是陈外欧跟土地有着不解之缘,1953年,他被任命为军委测绘局局长兼测绘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

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抗美援朝如火如荼,国防建设、经济建设正大规模展开,国家急需基本地形图,有步骤地对全国测绘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不但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1956年7月,周恩来亲自点将,要开国少将陈外欧担任中国首任国家测绘总局局长。

陈将军刚一上任,就陆续成立了国家测绘总局多个地形测量队。

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总局以总参测绘局调来的一部分测绘队伍为基础,接收大批测绘专业毕业生,组建西安、哈尔滨、青藏高原分局(后改为一、二、三分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测绘总局第九地形测量队于1959年元月成立了。

建队之初,从第七地形测量队转来了一些测绘技术骨干,后来又从总参军事测绘转入了一些干部。

那时,世界风云变幻。

陈外欧开始了新中国测绘工作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统一设计;一些环境险恶的“无图区域”,以会战形式攻关克险;而测绘外业工作点多线长,要靠野外测绘队独立完成。

陈外欧明白:队伍在外,既要有扎实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过硬的思想作风!他把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移植到了测绘工作中来。

按照统一部署,从1959年到1966年,九队的200多人组成多个中队、数十个作业小组分散在全国各地。

刚开始那几年,九队并没有固定基地,只是暂驻西安。不久,大队部设在测区敦煌,不久又迁到甘肃民乐县城,后来驻扎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逐步开展大范围的国家基本地形图测绘作业。此后,九队陆续在甘、蒙、黑、鄂、皖、湘、云、贵、川等10多个省市区的近20个测区作业。?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也是一个艰难困苦的年代。

九队跟其他测绘队伍一起,在中华大地布设了各等级大地控制网,测制了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地区的1∶50000(部分地区 1∶10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不仅如此,还施测了约三十五万平方公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

开展如此大规模测绘工作,动员人数之多,施测面积之广,进展速度之快,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002.一座福城,圆了心愿

1961年12月11日九队二区队在齐齐哈尔。

1960年初,刚刚结束了祁连山区、河西走廊、陇东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作业后,九队开始挺进东北,大队部设在齐齐哈尔。

那时,中国正遭遇“困难时期”,艰难岁月也蹂躏着九队。他们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区及内蒙古东部一带,踏泥泞,过雪地,熬过苍茫岁月。

有些人甚至踩进了厄运里,再也没有抽出身来。

九队一区队部设在“古拉林”,直接深入林区指挥作业。

1960年5月的一天,天空像生了锈,一片灰蒙蒙。那一天,一区队王保南、张继林在林区渡河时,因冰雪融化水急缆断翻船,以身殉职溺亡。

他们把队友遗体匆匆掩埋在作业区,继续进行艰苦作业,直到完成年度任务。

1962年1月武汉测绘学院首届毕业同学合影。

1961年,大队部仍设在齐齐哈尔,但他们的作业区范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一带,后来又奔赴鄂豫皖大别山一带补测作业。那一年,第一批航测毕业生驾到。他们共有8位,都来自武汉测绘学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人来,就有人走。到了1962年下半年,九队也开始精简机构,一边招收作业人员,一边裁减行政人员。

1962年夏,神州大地刚刚走出“困难时期”的阴霾,九队迎来了好消息——按总局部署,九队已经固定基地,并选址在湖南衡阳,甚至还派人南下购买地皮,准备建房。

许多九队人奔走呼告。终于要结束无基地全队冬季集中休整的流动状况了!

黄愈贵(1937年生于广西,1961年到九队)说,那年搬家正逢冬日,天寒地冻,从齐齐哈尔到衡阳,3200多公里,他们在行李车上瑟瑟发抖、夜不能寐,颠簸了整整13天!

到了衡阳,九队借用了衡阳钢铁学校操场,搬来了一大堆帐篷,一夜之间,办公室、宿舍等都有了!就在这些帐篷里,九队迎来了第二批航测毕业生,共十多位,也是武汉测绘学院来的。

当年其中的一员——黄福荣(1939年生于广东大埔县,1962年到九队)回忆说:

当他们星夜兼程,满怀激情地赶到衡阳来到九队报到时发现,没有正式的办公室,没有正经的门牌,只有一个个帐篷,而“国家测绘总局第九地形测量队”的牌匾,掉在路边杂草丛中……

不过,尽管那年的北风把操场上的帐篷推得摇摇欲坠,但在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