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22:29:10 | 浏览:627
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到周围各地形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各测点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它们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施工测量的工作恰好相反,它也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但它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尺寸,计算出各部分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 ,将这些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这项工作又称为“放样”,或称为“测设”。
施工测量的内容
1. 建立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2. 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3. 检查、检收。每道施工工序完工后,都必须通过测量检查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
4. 变形观测。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建筑物在平面和高程上是否产生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成各种变形资料,它是鉴定工程质量、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目的不同
施工测量是将图纸上设 计的建筑物、构筑物放样到实地/一般测图是将地物、地貌缩绘到图纸上。
2. 精度不同
建筑物、构筑物的各部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工程的细部放样精度要求往往高于整体放样精度。
3. 施工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的工序密切相关,某项工序没有开工,就不能进行该项的施工测量。
4. 受施工干扰
所以常采用设置基准点和工作点的方式。
基准点远离现场,而工作点布设于现场。当工作点密度不够或在现场受到破坏时,可用基准点增设或恢复之。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建筑基线
(一)建筑基线的布设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场地中央放样一条长轴或若干条与其垂直的短轴。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是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其常见的形式有“一”字形、“L”字形、“十”字形和“T”字形。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心,并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2、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且要设置成永久性控制点。如:混凝土桩或石桩。
(二)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
1、根据建筑红线或中线放样
建筑红线也就是建筑用地的界定基准线,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它可用作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2、利用测量控制点放样
利用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按照极坐标放样方法计算出放样数据(β 和 D),然后放样。设放样点P在施工坐标系AQB中的坐标为(AP,BP),在测图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yP)。两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所示:
若将P点的施工坐标转化为测图坐标,其换算公式为:
二、建筑方格网
(一)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建筑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
当场地面积不大时,常分为两级布设,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
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建筑方格网的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用直角坐标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样较为方便,且精度较高。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