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栏的话“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在全社会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的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劳动者之歌”专栏,集中报道一批全省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敬请关注。青...
开栏的话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在全社会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的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劳动者之歌”专栏,集中报道一批全省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青羚网讯 一副考究的眼镜,略显方正的脸型,中等身材,担任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的杨鸿海,总是给人谦虚细致、文质彬彬的印象。听说记者要采访他,这个80后小伙子腼腆的笑了,摆着手连连说,“成绩都是大家做出来的,我没什么好写的。”果真如周围同事说的那样低调。
谦虚好学是杨鸿海的一张标签。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2008年,杨鸿海从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怀着对测绘事业的热爱,来到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1年任应用开发部副部长,2013年任应用开发部部长,如今32岁的他已是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最年轻的副总工程师。
说到做领导当干部,杨鸿海不以为意,他说:“是领导的栽培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在这么好的平台上取得今天的成绩,无论是做干部、当先进还是评优秀,是莫大的褒奖,让我内心非常忐忑不安,生怕以后做不好。”
谦虚似乎成了杨鸿海的座右铭,所谓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在工作中但凡遇到困难,他都会问同事、问领导、问书本,甚至问刚刚毕业的实习生。同事们都知道杨鸿海的英语很牛,偶尔会听见他在楼道用英语打电话交流。说起他的英语知识,他面带羞涩地说:“三年前,每天都能保证一个小时学习英语,现在因为家庭、工作,精力有限,大概一周才能看一篇技术论文,不敢犯懒,一懒就废了。”
工作踏实认真是杨鸿海的另一个“标签”。
平时,不管任务多重,他总是竭尽全力,甚至放弃晚上、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地震,接到了中心及部门领导交付的任务,要在三天内赶制出地震应急地理信息系统,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到应急工作中,当时,部门领导分配给他玉树灾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加工与处理工作,除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与开发团队通宵达旦连续运转,共同制作了《青海省玉树地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并于震后的第三天正式上线,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高效的参考依据。
测绘行业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经常会听到技术员遇到技术难题无法攻克而久坐电脑前思考的事情。2011年12月,杨鸿海接到《天地图·青海》建设任务。由于建设时间紧,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涉及范围广,无论从硬件整合,还是软件整合,其建设规模和面临的困难都是空前的。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经常加班,查资料,找同学,带头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一本《天地图技术规范》都被他翻烂了,好多地方都是密密麻麻的备注。
在参与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时,同事张朝坤更是这样说杨鸿海:那段时间里,吃饭、睡觉甚至走路,他都在思考参数指标的算法,甚至午夜梦回的时候突发灵感,立马起身开始在床旁边的电脑上试方法,真是如痴如醉。如此努力,他有今天的成绩也是实至名归的。
努力终究会换来回报。在参加工作的八年来,杨鸿海先后独著合著发表专业技术论文8篇,独立或主持编写设计书、实施方案和立项申请书等30余份,负责的项目获“中国测绘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银奖”2项,“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四款软件分别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因工作突出,成绩显著,杨鸿海先后荣获“青海省测绘局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3年度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优秀测绘专家”、“2014年青海省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我喜欢,所以才能做得更好。”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时,杨鸿海依然是这句话。因为,在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自己喜爱的测绘工作永远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