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21:36:09 | 浏览:1253
一、建筑变形测量
1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
变形测 量等级 | 沉降观测 | 位移观测 | 适 用 范 围 |
观测点测站高差 中误差(mm) | 观测点坐标 中误差(mm) | ||
特级 | ≤0.05 | ≤0.3 |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
一级 | ≤0.15 | ≤1.0 | 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 |
二级 | ≤0.50 | ≤3.0 | 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
三级 | ≤1.50 | ≤10.0 | 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 |
2 建筑变形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等级 | 视线长度 | 前后视距差 | 前后视距累积差 | 视线高度 |
特级 | ≤10 | ≤0.3 | ≤0.5 | ≥0.5 |
一级 | ≤30 | ≤0.7 | ≤1.0 | ≥0.3 |
二级 | ≤50 | ≤2.0 | ≤3.0 | ≥0.2 |
三级 | ≤75 | ≤5.0 | ≤8.0 | 三丝能读数 |
3 建筑变形水准观测的限差(mm)
等级 | 基辅分划 (黑红面) 读数之差 | 基辅分划 (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差 | 往返较差及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 较差 |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 |
特级 | 0.15 | 0.2 | ≤0.1 | ≤0.07 | ≤0.15 | |
一级 | 0.3 | 0.5 | ≤0.3 | ≤0.2 | ≤0.45 | |
二级 | 0.5 | 0.7 | ≤1.0 | ≤0.7 | ≤1.5 | |
三级 | 光学测微法 | 1.0 | 1.5 | ≤3.0 | ≤2.0 | ≤4.5 |
中丝读数法 | 2.0 | 3.0 |
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于15″,铟瓦水准尺、尺垫。
二、城市测量规范
1 平面控制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等级 | 城测导线长度 (km) | 城测平均边长 (km) | 工测导线长度 (km) | 工测平均边长 (km) | 测角中误差" | 测距中误差mm | 城测导线相对闭合差 | 工测导线相对闭合差 | 测回数 | 方位角闭 合差(") | |
J1 J2 | DJ6 | ||||||||||
四等 | 10.0 | 1.6 | 9.0 | 1.5 | ≤±2.5 | ±≤18 | ≤1/40000 | ≤1/35000 | 4 6 | ±5 | |
一级 | 3.6 | 0.30 | 4.0 | 0.5 | ≤±5 | ±≤15 | ≤1/14000 | ≤1/15000 | 2 | 4 | ±10 |
二级 | 2.4 | 0.20 | 2.4 | 0.25 | ≤±8 | ±≤15 | ≤1/10000 | ≤1/10000 | 1 | 3 | ±16 |
三级 | 1.5 | 0.12 | 1.2 | 0.1 | ≤±12 | ±≤15 | ≤1/6000 | ≤1/5000 | 1 | 2 | ±24 |
n测站数
边长测距观测要求及限差
等级 | 测距仪 | 测回数 往 返 | 总测回数 |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 单程测回间数较差 mm | 备注 |
四等 | Ⅰ Ⅱ | 1 1 | 2 4 | Ⅰ 5 Ⅱ 10 | Ⅰ 7 Ⅱ 15 | 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4次读数 |
一级 | Ⅱ | 1 | 2 | Ⅱ 10 | Ⅱ 15 | |
二、三级 | Ⅱ | 1 | 1 | Ⅱ 10 | Ⅱ 15 |
测量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仪器 |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归内2c较差差 |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
DJ1 | 6 | 9 | 6 |
DJ2 | 8 | 13 | 9 |
DJ6 | 18 | -- | 24 |
2、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mm)
等级 | 1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 1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 | 基辅分划 或黑红面 读数之差 | 基辅分划、 黑红面两次 测高差之差 | 往返较差及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 较差 |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 观测次数(工测) | |
与已知点联测 | 附合或环形 | ||||||||
三等 | ≤±3 | ≤±6 | 1.0/2.0 | 1.5/3.0 | 平原、丘陵±12 山区±15 工测4 | ≤±20 | 往、返各一次 | 铟瓦尺往一次 双面尺往返各一次 | |
四等 | ≤±5 | ≤±10 | 3.0 | 5.0 | 平原、丘陵±20、 山区±25 工测6 | 4.0 | ≤±30 | 双面尺 往、返各一次 | 双面尺往 一次 |
五等 | ≤±15 | 30 | 单面尺 往、返各一次 | 单面尺 往一次 |
L—路线长度km,n—测站数
水准仪视子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前开始的第一周内每天测定一次,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二等测量I不大于15″,三、四等水准测量I不大于20″、尺垫。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等级 | (工测)路线长度km | 视线长度m | 前后视距差m | 前后视距累积差m | 视线高度 |
三等 | ≤50 | 双面≤65 铟瓦尺≤80 | ≤3.0 | ≤6.0 | 三丝能读数 |
四等 | ≤16 | 双面≤80 铟瓦尺≤100 | ≤5.0 | ≤10.0 | 三丝能读数 |
五等 | 100 | 大致相等 |
4、地形图测绘 基本等高距(m)
比例尺 基本等高距 类别 地形类别 | 1:500 | 1:1000 | 1:2000 |
平地 | 0.5 | 0.5 | 0.5、1 |
丘陵 | 0.5 | 0.5、1 | 1 |
山地 | 0.5、1 | 1 | 2 |
常规测图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控制点密度(点/km2)
测图比例尺 | 1:500 | 1:1000 | 1:2000 |
图根点密度 | 150 | 50 | 15 |
数字化测图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控制点密度(点/km2)
测图比例尺 | 1:500 | 1:1000 | 1:2000 |
图根点密度 | 64 | 16 | 4 |
光电测距图根导线测量要求
比例尺 | 附合导线长m | 平均边长m | 导线相对闭合差 | 测回数 | 方位角闭合差″ | 测距方式 |
1:500 | 900 | 80 | ≤1/4000 | 1 | ±40 | 单程 |
1:1000 | 1800 | 150 | ||||
1:2000 | 3000 | 250 |
图根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项目 | 方法 | 测回 | 固定角或圆周角不符值 | 1:500 | 1:1000 | 1:2000 |
测距 | 单程 | 1 | 200 | 400 | 800 | |
测角 | 联测两个已知方向 | 1 | ≤40″ |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项目 | 中丝法观测 | 垂直角较差、指标差较差″ | 对向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 m | 各方向推算高差较差 m |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
测距 | 对向1 单向2 | ≤25″ | ≤0.4×S | ≤0.2×H | ±40 |
S为边长(km),H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长(km),仪器和觇板高(棱镜中心高)精确量取至mm。
图根水准闭合差不得超过±40mm,山地千米超过16站时,不应超过±12mm。简单计算配赋。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长度、点间距要求m
比例尺 | 地物点 | 地形点 | 高程注记点间距 |
1:500 | 80 | 150 | 15 |
1:1000 | 160 | 250 | 30 |
1:2000 | 300 | 400 | 50 |
三、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1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 m | 导线总长度km | 边测距中误差mm | 测距相对中误差mm | 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 | 方位角闭合差″ | 全长相对闭合差 | 相邻点位相邻点位中误差mm | |
Ⅰ级仪器 | Ⅱ级仪器 | ||||||||
350 | 3~5 | ±6 | 1/60000 | ±2.5 | 4 | 6 | ±5 | 1/35000 1/35000 | ±8 |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1)角度闭合差允许值wβ=±5,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不宜短于100米,
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GPS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5mm,测回较差小于3mm,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6)全站仪分级标准
级别 | 测角中误差(″) | 测距中误差(mm) |
Ⅰ级仪器 | ±1 | 1+1×10-6.D |
Ⅱ级仪器 | ±3 | 3+2×10-6.D |
Ⅲ级仪器 | ±6 | 5+5×10-6.D |
2 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每1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 附合水准平均边长km | 水准仪 | 水准尺 | 观测次数 |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mm | |||
偶然差中数 MΔ | 全中误差 Mw | 与已知点联测 | 附合或环线 | 平原 | 山区 | |||
±2 | ±4 | 2~4 | DS1 | 铟瓦尺 | 往返测各一次 | 往返测各一次 | ±8 | ±2 |
L—路线往返测段或附合长度km,n—测站数
3、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1 往测 奇数站:后—前—前—后, 2 返测 奇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后—前—前—后。
4、精密水准观测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
标尺类型 | 视线长度 | 前后视距差 | 前后视距累计差 | 视线高度 | ||
仪器 | 视距 | 视线长度 20m以上 | 视线长度 20m以下 | |||
铟瓦尺 | DS1 | ≤60 | ≤1.0 | ≤3.0 | 0.5 | 0.3 |
5、精密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 上下丝读数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
0.5 | 0.7 | 3.0 | 1.0 |
三、铺轨基标测量
1 一般规定
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设铺轨基标,
1.2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120米设置一个。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60米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6米,曲线每隔5米设置一个。
1.3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1.4铺轨基标标志按规范要求设计。
2控制基标测量
2.1 控制基标测量方法
1)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时,应在直线上采用截距法在曲线上采用偏角法测设。
2)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一侧时,可根据曲线要素点和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关系,计算出其坐标后,直接按坐标测设。
3)也可先在线路中线上,测定设置控制基标位置的线路法线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按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距离确定控制基标位置。
2.2 控制基标埋设要求
1)基标点埋设在结构底板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点位牢固,外型美观。
2) 以±2mm的精度,调整基标标志螺杆到设计位置,并初步固定。当控制基标埋设完成后,对其进行检测。
2.3控制基标检测的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1)检查控制基标间夹角时,其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5″,距离往返观测各二测回。控制基标测设形式为等高等距。
2)直线段控制基标间的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5mm。
3)地下施工控制水准点间应布设附合水准路线测定每个控制基标高程,其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4)经检查控制基标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进行永久固定。
3 加密基标测量
3.1直线加密基标测设方法和限差要求
1)依据相邻控制基标采用截距法和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标的位置和其底板高程,临时标定点位。
2)埋设要求同控制基标。
3.2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
1)纵向:6m±5mm;
2)横向:加密基标偏离两控制基标间的方向线不应大于2mm;
3)相邻加密基标实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较差不应大于1mm。每个加密基标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差不应大于2mm。
3.3曲线加密基标测设方法:
1)依据曲线元素点的控制基标,采用偏角法和水准测量方法等逐一测设曲线加密基标的位置和其底板高程。
2)埋设要求同控制基标
3.4 曲线加密基标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的限差要求
1)加密基标间纵向距离允许误差为±5mm;
2)加密基标相对于控制基标的横向偏距不应大于2mm。
3)相邻加密基标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mm。
3.5直线和曲线加密基标精确测定后,均应进行检查,其检查的方法和限差同3.1和3.2条款。
4、道岔铺轨基标测量
道岔铺轨基标测设方法与控制基标及加密基标相同。均应依据控制基标和道岔铺轨设计图进行,其道岔基标的几何关系及其与路线关系应满足下列要求:
1)铺轨基标间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小于2mm;
2)铺轨基标高程与设计值较差小于2mm,相邻基标间的高差与设计值较差小于1mm;
3)岔心相对于线路中线的里程(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小于10mm;
4)铺轨基标与线路的距离和设计值较差小于2mm;
5)正线、辅助线的交角的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单开道岔不大于20″,交分道岔、交叉渡线道岔不大于10″;
6)检核交叉渡线及单渡线各岔口之间的距离及线间距之间关系。
5、平面与高程贯通误差限差表
地面控制测量 | 联系测量 | 地下控制测量 | 总贯通中误差 | |
横向贯通中误差 | ≤±25mm | ≤±15mm(≤±20mm) | ≤±30mm | ≤±50mm |
纵向贯通中误差 | L/10000 | |||
竖向贯通中误差 | ≤±15mm | ≤±9mm | ≤±15mm | ≤±25mm |
注 | (≤±20mm)为竖井联系测量有趋近导线时采用值。表列精度指标为各级测量方案设计的依据。 |
四、 GPS定位系统测量
1、GPS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 平均距离(km) | a (mm) | b (1×10-6 )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
三等 | 5 | ≤10 | ≤5 | 1/80000 |
四等 | 2 | ≤10 | ≤10 | 1/45000 |
一级 | 1 | ≤10 | ≤10 | 1/20000 |
二级 | <1 | ≤15 | ≤20 | 1/10000 |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当边长小于200米时,
边长中误差小于20mm。
2、布网原则
1)GPS网宜布设为全面网,当需要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时,可分级布网
2)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需考虑常规测量方法测量时的应用,每点要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3)GPS网可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形式,
4)布设GPS网时应与附近的原有城市网点联测,联测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不低于四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与高程联测,平原地区高程联测点不少于5各点,并分布于网中,GPS点高程经计算分析符合精度要求的可供测图或一般工程测量使用。
3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 等级 观测方法 | 三等 | 四等 | 一级 | 二级 |
卫星高度角(°) | 静态、快速静态 | ≥15 | ≥15 | ≥15 | ≥15 |
有效观测卫星数 | 静态、快速静态 | ≥4 ≥5 | ≥4 ≥5 | ≥4 ≥5 | ≥4 ≥5 |
平均重复设站数 | 静态、快速静态 | ≥2 ≥2 | ≥1.6 ≥1.6 | ≥1.6 ≥1.6 | ≥1.6 ≥1.6 |
时段长度(min) | 静态、快速静态 | ≥60 ≥20 | ≥45 ≥15 | ≥45 ≥15 | ≥45 ≥15 |
数据采样间隔(s) | 静态、快速静态 | 10~60 | 10~60 | 10~60 | 10~60 |
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测绘工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随着测绘工程产业化的进程加快,测绘工程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测绘工程师必将成为一个高技术、高收入的职业。在实际就业中,测绘工程师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测绘工程师证书也不能缺少。下面我们就来看
测绘、测量工程师是一个通称,该职称由人社局职改办颁发的测绘工程师或测量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测绘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包括:初级和中级工程师职称、高级工程测量师、中高级测绘工程师。以下是测量工程师中级职称的相关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测绘测量
一、建筑变形测量1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 用 范 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一级≤0.15≤1.0高精
许力刚经常连续数月扎根在工地上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张静/文耿毅卓/图“他是项目部的‘火眼金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提起许力刚,他的同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许力刚是中铁七局郑州公司的一名测绘工程师。工作12年来,他负责的20多个项目从未出
开栏的话“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发挥典型和榜样的作用,在全社会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的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劳动者之歌”专栏,集中报道一批全省各条战线上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敬请关注。青
注册测绘工程师,可直接考核认定高级工程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和改革了多个内容,重要内容可总结为以下11项:1、破除论资排辈痼疾,对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畅通职
测量/测绘工程师年薪多少钱?测量/测绘工程师应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对于测绘工程师行业,熟悉的人一定很熟悉,陌生的人一定很陌生,不过大部分人对这个行业都挺迷茫。那么,这里就简单科普一下,测绘工程师是干啥的?根据百度百科词条对测绘工程师的定义,测绘工程师需要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侧量与遥感以及
来源: 原创稿许力刚在施工现场。中铁七局郑州公司供图测绘工作者被誉为工程建设的“开路先锋”。80后许力刚是中铁七局郑州公司测绘分公司的一名测绘工程师,工作十余年来,他始终秉持工匠情怀,不断探索实践,精益求精,为施工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依据。脚踏
来源:中工网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排头兵”,为施工提供放样的依据。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80后苏中帅是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的一名测绘工程师,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11年,他说,测量的误差需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引起雪崩式的反应
年仅34岁,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市测绘研究院测绘五分院副院长、工程师潘鹏飞有着不少光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发明专利获得者等等,在这些荣誉背后则是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的基础测量工作。8年来,潘鹏飞主持测量项目600多个
一、测绘工程师职称简介测绘工程师职称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是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从事测绘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测绘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
王伟封面新闻记者 刘建 段意茜 吴枫 陈彦霏 发自珠峰大本营穿着3斤重的连体登山靴,王伟脚下发力,鞋底的冰抓,狠狠嵌进冰壁里。稳稳走了一步后,他抬起头,眼前雪白的大冰壁直插天空,一条长绳自冰面而下,指引着他们攀登的方向。王伟正在攀登的是北坳
测绘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测绘工程师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也是一个基础学科,它一般分为内业和外业。许多测绘人员工作多年但是不知道测绘工程师应该怎么办理,那么冠享文化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具体要求如下:一、 高级工程师评定基本条件1.具备博士学位,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日讯 据人民日报消息(记者 申智林)“你咋没隔离?”食堂里,吴勇生正打算取餐,隔老远,就听见同事劈头盖脸的一句话,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还是免不了……”3月30日,吴勇生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早前一直担心自己从湖北返回公